□文/心血管科 陈海洲
心脏的主要作用就是把血液推送到全身,以供给全身的养分。其实心脏也需要这样的养分,心脏的养分是由心脏表面三根重要的血管来提供的,任何一根血管狭窄均会导致心脏养分不足,并导致心脏病,也就是平时老百姓所说的冠心病。
介入治疗在解除血管狭窄方面可以一展身手,血管内介入是指:使用1-2mm 粗的穿刺针,通过穿刺人体表浅动静脉,进入人体血管系统,医生凭借已掌握的血管解剖知识,在血管造影机的引导下,将导管送到病灶所在的位置,通过导管注射造影剂,显示病灶血管情况,在血管内对病灶进行治疗的方法。包括:动脉栓塞术、血管成形术等。常用的体表穿刺点有股动静脉、桡动脉、锁骨下动静脉、颈动静脉等。
治疗优点:与心脏外科手术相比,心脏介入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1.不需要开刀,更不需要开胸,不留疤痕。治疗成功率在98%以上,术后并发症少,可起到与外科手术一样的根治效果。
2.手术创伤小,基本上无痛苦,可避免体外循环意外的发生,也不会对儿童的大脑发育产生影响。
3.介入治疗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一般在2个小时左右就开始进食,术后20小时就可下床活动,一般住院3-5天即可出院。
4.介入治疗出血很少,不需要输血,从而避免了输血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5.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费用相对较低、疗效立竿见影。
适合介入治疗的种类:
1.各种类型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体类型包括:
1)发病(发生胸痛后)6~12小时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失败的患者。
3)急性期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4)作过PCI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但出现再狭窄病变的患者。
介入治疗注意事项:
1.进行介入治疗前,需遵医嘱服用一些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心绞痛药物等,以稳定病情,增加冠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
2.要充分评估手术的安全性。术前做一些相关的检查,了解病人全身的脏器及心脏情况,手术中要规范的操作,防止严重的并发症。
要严格适应症。病人血管狭窄的程度很轻,或者没有明显的缺血症状和弥漫性的病变。
3.介入治疗需要使用造影剂,病人肾功能有病变,没有及时地充分的水化,可能介入治疗后,会出现造影剂相关的肾损害,特别是植入冠脉支架的患者,应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血栓及再狭窄的发生。加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包括控制血压、血脂,治疗糖尿病,戒烟,规律锻炼、控制体重。
4.定期进行门诊随访,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的毒副作用和心肌缺血症状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