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如何远离抑郁症

发布日期:2024-04-18      作者:孙春艳       编辑:宣传统战部

青少年抑郁症是发生在青少年时期的一类常见精神障碍,以情绪低落、丧失兴趣或享受感为主要表现,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我国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指出,青少年为抑郁症的高风险群体,2019年青少年的抑郁风险检出率高达24.6%,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研究表明,有抑郁症状的青少年更有可能出现危险性行为、物质滥用、犯罪、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甚至出现自杀行为,对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学习成绩等都具有严重负面影响[1]。因此,本文从剖析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出发,探索青少年抑郁症的干预手段及预防措施,对促进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少年为什么会患抑郁症

青少年心理发展介于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之间,他们有着类似于成年人的想法,趋向于独立但又具备未成年人的脆弱,容易被外界环境的变化引发情绪上的波动,因而青少年抑郁症通常是由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产生的,每个人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1)生理因素:青少年的大脑和身体正处于发育和变化的阶段,荷尔蒙水平变化、神经递质的失衡等生理因素可能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2)遗传因素:抑郁症在家庭中的遗传因素可能导致青少年患上该疾病的风险增加。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抑郁症,青少年可能会继承相关的基因。(3)社会环境因素:青少年的社交环境对其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家庭问题(如亲子关系不和、家庭暴力等)、学习压力、同伴关系问题、恋爱问题、朋友圈的变化等都可能导致青少年感到孤独、内向、无助和沮丧。(4)学业压力:现代社会对青少年的学术成就有很高的期望值,学校的竞争压力和升学压力可能使他们感到压抑和沮丧。成绩不佳、学习困难或对未来感到迷茫可能导致他们情绪低落。(5)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青少年往往在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方面发展不成熟,面对问题和挑战时可能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压力的技巧,从而增加了抑郁症的发生风险。(6)资讯和社交媒体:青少年对社交媒体的过度使用可能对他们的自尊心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与其他人的比较、虚拟网络暴力等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展。

青少年如何自查抑郁症

虽然抑郁症最有可能发生在青少年中期,但它可以从任何年龄段开始,如果你看到这些症状,则需警惕是不是患有抑郁症了。(1)长期反复情绪低落:经常表现出消极情绪,对生活丧失兴趣,不管做什么事都觉得没有意义。常具有自卑心理,比如向父母或者老师抱怨自己一无是处,埋怨父母,说一些消极厌世的话语。(2)反抗关心自己的人:当青少年缺乏安全感时,暴怒往往是其心理结构比较不稳定的表现。如抵触父母的关心,处处与父母对着干,稍不顺心就发火,反抗老师,甚至打砸物品、厌学、夜不归宿等。(3)回避社交:封闭内心,放学和周末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拒绝与父母沟通交流,或者在家昏睡一整天,不与同学们来往,觉得自己没朋友。(4)身体暗示:当出现头晕、头痛、胸闷、胃痛、恶心、乏力、体重下降、嗜睡或者失眠等症状,去医院就医但查不出毛病,进行治疗但无明显疗效时,应考虑是否为心理疾病导致,父母应引起重视。(5)其他症状:成绩突然下降、反应迟钝、肢体动作减少、具有自残倾向等。

青少年抑郁症的干预手段

100个青少年可能有100种抑郁症的表现情况,因此需要根据他们的临床症状给予定制化的支持和治疗方法。但不管是哪一种,父母及老师们都需要对他们给予足够的关爱和关注,并寻求专业人士来帮助他们应对抑郁症。(1)倾听和支持:父母和老师应该倾听他们的感受与困扰,给予他们支持和理解。他们需要知道有人关心他们,愿意倾听他们的问题。(2)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怀疑孩子可能患有抑郁症,父母应该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可以咨询心理医生或学校的心理辅导员,寻求专业的评估和建议。(3)提高自身对抑郁症的了解:可以参加青少年抑郁症的相关培训或阅读相关资料,包括症状、患病原因和可能的治疗方法,以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4)提供积极的环境:提供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并帮助他们找到积极应对压力和困难的方式,创造积极、支持和安全的环境对青少年的康复非常重要。(5)其他措施:包括鼓励他们参与活动、建立合理的期望和目标、与青少年保持良好的沟通、为他们提供关于抑郁症和心理健康问题的信息和资源等。

青少年抑郁症的预防措施

预防青少年抑郁症需要家庭和学校的积极参与和关注,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老师也是青少年生活中接触较多的长辈之一,青少年抑郁症的预防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密切合作和关注。以下是一些建议:(1)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支持和理解,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亲密的关系,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2)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孩子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教导他们学会应对和解决问题的技巧,提高解决困难的能力。(3)培养良好的社交关系: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和团体活动。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参与积极的体育、艺术或志愿者活动,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成就感。(4)提供适当的家庭规则和限制:给予孩子适度的自由,但也要为他们设置一些明确的规则和界限,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控制和自律的能力。(5)注重日常生活的平衡:鼓励孩子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安排学习和休闲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6)提供健康的教育环境:老师们应当多多关注学生的行为与情绪变化,将问题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同时给予学生们必要的学习帮助,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心,获取成就感。(7)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如果发现孩子出现情绪低落、自卑、回避社交等抑郁症状,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早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人们至今仍不能确切地找到诱发青少年抑郁症的具体病因,但至少能确定生理、心理与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共同参与抑郁症的发病过程。在漫长的抗抑郁路上,父母及老师们若能多了解青少年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可有效降低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最后,这是一场持久的战斗,我们才刚刚开始,但只要开始,一切就有希望。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