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我科健康调养咨询门诊针对不同体质的人群,提供适宜的药膳食谱,使其在家中也可进行体质调理、防病养生。
穴位埋线疗法具有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之功效。穴位埋线后,肠线在体内吸收时,对穴位产生刺激长达20天或更长时间,从而对穴位产生一种缓慢、柔和、持久、良性的“长效针感效应”,发挥治疗作用。它特别适用于内分泌及内脏功能失调性等疾病,疼痛性疾患以及害怕针灸痛苦的人。目前我科也常用于肥胖以及慢性疲劳综合症等人群。
拔罐具有祛寒除湿、疏通经络、化瘀行气活血、消肿止痛、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主要适用治疗风湿痹痛、腰背痛、腰腿痛、腹痛、胃痛、消化不良、呕吐、泄泻、头痛、支气管炎、哮喘、感冒、咳嗽、月经病、胸胁痛等疾病。
膏方具有浓度高、体积小、效果显著、剂型稳定、服用方便、口感良好等诸多优点,具有滋补强身、抗衰延年、防病调理的作用。 我科现有滋阴固本膏、补肾温阳膏、养血驻颜膏、养心助眠膏、固本平喘膏、养血固发膏、健脾养生膏、香归调经祛斑膏、冬令平补膏、生发止痒膏、桑白枇杷膏、桃花膏、荆防止痒膏共13种膏方,具有调补阴阳气血亏虚之功效,适…
灸法是通过刺激腧穴或特定部位激发经络、神经、体液的功能,调整机体失衡状态,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目前我科除运用传统的艾灸方法(如艾条灸、温针灸、隔物灸等)进行养生保健及治疗外,还采用艾灸床专用雷火灸艾炷进行通体施灸,可全面覆盖人体腰背、胸腹部主要经络穴位,热力均匀,高效渗透,具有“温阳气、通经络、调阴阳、补气血”之功效。在…
穴位敷贴是利用药物渗透皮肤,刺激穴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扶持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主要适用于阳气不足、肺气虚弱及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包括过敏性哮喘、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道慢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肠炎、胃痛、颈椎病、腰痛、虚寒腹痛、慢性腹泻、阳虚…
一、春雷一响,万物「开机」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惊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是春季的节气,随着"轰隆隆——"春天的第一声惊雷炸响,给整个自然界按下了开机键,先是桃花灼灼盛放,接着黄鹂啼鸣如歌,最后连苍鹰也化身布谷,声声催促春耕。也在不同的地方被赋予了独特的地域色彩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当春雷在三湘大地响起,常德桃花...
“春雷响,万物长”,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各种新鲜的春菜纷纷上市,尤其是春笋,其以鲜嫩的口感成为餐桌上的宠儿。然而,春笋虽鲜,却暗藏危机。近日,就有多人因贪吃春笋而呕血晕厥,今天,我们将从中医的视角出发,为你解读春季饮食的中医三原则,帮助你在品味春鲜的同时,更好地守护身体健康。一、春笋——药食同源的双刃剑春笋作为春季的时令蔬菜,不仅口感鲜嫩,营养丰富,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一、春分节气的特点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通常在公历3月20日或21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此后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春分标志着春季的中期,自然界阳气渐盛,万物复苏,气候温和但昼夜温差较大,易出现“倒春寒”。中医认为,春分时节人体阴阳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养生需顺应自然规律,注重调和阴阳,疏肝健脾,提升免疫力。二、春分养生要点1. 饮食调理:宜甘少酸,调和肝脾- 多吃时令蔬果:春分时节应季蔬...
睡眠是人体恢复和修复的重要过程,然而,失眠和多梦却常常成为许多人睡眠质量的大敌。本文将为您科普失眠和多梦的相关知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一、失眠的定义与表现失眠是指难以入睡、睡眠维持困难或早醒,导致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下降。常见的失眠表现包括:- 入睡困难:躺在床上超过30分钟仍无法入睡。- 睡眠维持困难:夜间频繁醒来,难以再次入睡。- 早醒:比预期时间提前醒来,且无法再次入睡。- 日间功能受...
艾滋病的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于机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也就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众所周知,本病具有传染性,可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感染HIV的人都是本病的传染源,包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至2015年,全球共有398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死亡人数达到110万,而我国在今年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共计57.5万例,死亡17.7万人,...
青少年抑郁症是发生在青少年时期的一类常见精神障碍,以情绪低落、丧失兴趣或享受感为主要表现,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我国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指出,青少年为抑郁症的高风险群体,2019年青少年的抑郁风险检出率高达24.6%,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研究表明,有抑郁症状的青少年更有可能出现危险性行为、物质滥用、犯罪、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甚至出现自杀行为,对社会功能...
版权所有 © 2023 湖南省中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湘ICP备13003721号-2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1159号
今日访问人数: 总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