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正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今年的初伏是7月11-20日,中伏是7月21日-8月9日,末伏是8月10-19日。湖南已开启长达40天的高温酷暑天气。加之夏季湖南空气湿度大,体感温度也会升高,人体感觉闷热又潮湿。

伏天的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具体有两重含义,一是指“伏邪”,即暑邪。《黄帝内经》有“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的记载,后世发展为伏邪温病理论。二是指盛夏之际,宜伏不宜动。三伏天的养生保健,既要防暑湿,也要护阳气,更要“冬病夏治”,增强正气,消除伏邪。
首先是预防“暑伤”“中暑”。暑为夏季的主气,暑气太过,伤人致病,则为暑邪。暑为阳邪,伤津耗气,常挟湿为患。轻者为“伤暑”,发热汗出,头痛咽干,口渴欲饮。宜多喝水,多吃瓜果,喝西瓜汁以清热解暑,生津止渴。若在户外工作,要注意防暑降温,补充水分,避免“中暑”。一旦出现大热(高热)、大渴、大汗、脉洪大等中暑的“四大”症状。须及时离开高温环境,通风、降温、补液,送医院治疗。
第二是饮食清淡,开胃健脾。闷热日久,影响脾胃。若大量喝冷饮,吃雪糕,使胃肠血管收缩,胃液被稀释,更影响胃口,食欲不振。此时饮食应清淡、好消化,避免进食辛辣、油腻的食物,可适当多吃爽口开胃的蔬果,如黄瓜、苦瓜、西瓜、西红柿、杨梅等,其味道清爽还可起到补水的功效。
第三是注意卫生,避免消化道、生殖道感染。伏天炎热潮湿,有利病菌滋生。食物容易变质,水果容易腐烂,如果进食不洁食物,容易发生腹泻、呕吐。
女性生殖道比较容易发生上行性感染,经期游泳、不洁性交或卫生用品被污染,都容易引起外阴阴道炎、盆腔炎性疾病,导致带下增多、阴痒、下腹疼痛、腰痛等症状。
作者:邢艺璇 编辑:何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