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养好肾,春天能打虎

发布日期:2024-12-20      作者:何文君       

中医说顺天时、地利、人时就能过好日子,小雪已过,人体开始进入养藏阶段。在冬天,要用秋天的收获来帮助身体封藏精气,这样人体精气才不会泄漏。

肾为先天之本,人体精气藏于肾中,冬天闭藏先要补肾,而且是全面的补肾,对它进行加固,就像在冬天我们防止屋里热气泄漏一样,补肾相当于对门窗进行加固,维修,防止精气外漏,维持身体保暖。

肾在季为冬,冬天是一个不太适合过度运动的季节,下午的5-7点对应是肾经,我们这段时间一定不要去运动。冬季养肾,可以遵循“五动三藏”的原则。

(一)五动

1.握固

《道枢·众妙篇》中提到握固能固精明目。

中医认为肾藏精,通过握固可收敛神气,使精气神内守,间接达到养肾固精的效果,增强肾脏的封藏功能。

动作要领:将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于无名指(第四指)的根部,其余四指稍稍用力将大拇指握牢。平时走路,坐车,闲聊,看电视时都可以做。

2.搓腰

腰为肾之府,搓腰可刺激腰部的肾俞穴等与肾相关的穴位。

通过摩擦生热,能促进腰部血液循环,使气血通畅,进而滋养肾脏,增强肾脏功能。

动作要领:并腿坐于床沿,两手掌对搓至手心发热,分别按在后背腰部,上下按摩腰背肾俞穴,至有热感为止。

3.扣齿吞津

《黄帝内经》中指出“脾为涎,肾为唾”。吞津可使津液灌溉五脏六腑,滋养肾脏。且肾在液为唾,吞津动作可促进唾液分泌,进而滋养肾阴,调节肾脏功能。

动作要领:车轻轻叩齿72下,然后用舌头在口腔内左右各搅动12下,鼓漱36次,分三次将唾液缓缓咽下,意念引至丹田。

齿吞津

4.双手掩耳法

《杂病源流犀烛》等医籍均有关于记载,耳部与肾脏有着密切联系,肾开窍于耳。双手掩耳可通过按摩耳部穴位来刺激经络,这种刺激可调节肾脏气血运行,增强肾脏功能,起到一定的养肾作用。

动作要领:手掌把耳屏盖住,手指护着后脑勺的方向,用食指叩击中指敲天鼓,每天做3~5次。

5.“八段锦”背后七颠百病消

“八段锦”其中一式动作名为“背后七颠百病消”,通过踮脚尖等动作,可刺激足部经络,尤其是足少阴肾经。起到一定的补肾强腰、增强体质作用。

动作要领:站立成马步,双脚脚跟尽量向上提起,同时收腹提肛。脚跟轻轻下落,着地时微微震动地面,身体随之下沉,感受震动从脚跟传递至全身。如此反复颠足七次,注意保持身体平衡。

(二)三藏

1.藏阳气

早睡晚起,藏好阳气。

《黄帝内经》云“冬三月,此为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季自然界阳气闭藏,人体应顺应天时,早睡可养人体阳气,晚起能避免阳气过早外泄,使阳气得以潜藏于内,为来年生发奠定基础,从而达到养/肾之效。

2..藏正气

驱寒保暖,藏住正气。

《伤寒杂病论》提到人体需顺应四季变化来养生防病。冬属阴,寒邪易伤阳气,正气易损。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驱寒保暖可防止寒邪入侵,保护人体阳气,阳气充盛则正气内存,使肾脏等脏腑功能得以正常运转。

3. 藏水气

《内经》有云“秋冬养阴”,水为阴之精,冬季气候干燥,适当多喝水可滋养阴液,补充身体所需水分,维持人体正常的津液代谢。肾主水液,津液充足则有助于肾脏功能的正常发挥,实现藏好水气、滋养肾脏的作用。

最后,我们还可用补肾养藏汤开启冬日模式。

补肾养藏汤:

生栗子6个、生核桃6个、枸杞一小把、陈皮半个

做法:

栗子去外皮不要去内皮,切开,生核桃去外皮保留内皮,陈皮药店买的只要用几克就好,自己晾晒的用半个,栗子、核桃、陈皮一起冷水煮,水开后再煮20~40分钟起锅下枸杞,就可以饮用了。

补肾养藏汤中,栗子补肾气,核桃补肾阳,枸杞补肾阴,陈皮是健脾理气,帮助消化的,特别提示,如果在小雪节气没有下雪,还可以加五六个干山楂一起煮在加点红糖调味,这有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