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养生之道

发布日期:2024-09-19      作者:曾晓璐       编辑:刘丹

秋天,是一个从炎热向寒冷过渡的季节,此时利用中医调理身体,可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保持健康状态。

一、饮食调理

1. 润肺生津:秋季气候干燥,易伤肺津。可多吃一些润肺生津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蜂蜜等。梨具有清热降火、润肺生津的功效,可以煮梨水饮用;百合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可与大米一起煮粥;银耳富有天然胶质,滋阴润肺,可做成银耳羹。

2. 少辛增酸:秋季应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免加重秋燥。适当增加酸味食物的摄入,如山楂、葡萄、柠檬等,具有收敛肺气、生津止渴的作用。

3. 平补为主:秋季宜选择平补之品,如山药、莲子、芡实、大枣等。山药健脾益胃、滋肾益精;莲子养心安神、益肾固精;芡实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二、起居调养

1. 早睡早起:秋季应顺应天时,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一般来说,秋季晚上应在 10 点左右入睡,早上 6 点左右起床。

2.适当添衣:秋季气温逐渐下降,应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添衣物,避免受寒。但也不宜过早过多地添加衣物,以免影响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3. 预防秋乏:秋季容易出现秋乏现象,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午休等方式缓解。运动以轻松平缓的项目为主,如散步、太极拳等;午休时间不宜过长,一般 30 分钟左右为宜。

三、情志调节

1. 保持平和:秋季万物凋零,容易使人产生悲伤、抑郁的情绪。应保持心情平和,避免过度悲伤。可以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欣赏秋天的美景,调节情绪。

2. 收敛神气:秋季要收敛神气,避免过度兴奋和激动。可以通过阅读、书法、绘画等方式,使心情平静下来。

四、中医保健方法

1. 艾灸:秋季可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具有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的作用。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气海穴位于脐下一寸半,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

2. 足浴:秋季用热水泡脚,可加入艾叶、花椒等中药,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的功效。泡脚时间一般为 20-30 分钟,水温以 40-45℃为宜。

3. 膏方调理:对于体质虚弱、慢性疾病患者,秋季可根据个人体质开具膏方进行调理。膏方具有滋补强身、调理脏腑、治病纠偏的作用。

总之,秋天利用中医调理身体,要从饮食、起居、情志、保健方法等多个方面入手,做到因时制宜、因人而异,才能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