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的早期识别与中医治疗

发布日期:2023-11-24      作者:周瑾       编辑:刘丹

肺栓塞(PE)是指血液循环中的血栓(通常是深静脉血栓,简称DVT)脱落后,随血流行至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血液流动受阻的情况。这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包括突发的呼吸急促、胸痛(尤其在做剧烈运动或深呼吸时加重)、咳血或带血痰等。

肺栓塞的危险因素

肺栓塞是一种危险的生命威胁,通常是由于血栓阻塞了肺动脉引起的。了解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至关重要,肺栓塞的风险因素包括减缓静脉回流的疾病、血管内皮受损或功能异常,以及血液高凝倾向。

1.静脉血栓形成:在静脉中形成的血栓是肺栓塞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深静脉血栓。

2.手术或外伤:任何需要长时间卧床或手术的情况都会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3.癌症:患有癌症的人更容易形成血栓,增加患肺栓塞的风险。

4.高龄:年龄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5.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血液疾病也可能增加肺栓塞的发生率。

肺栓塞的预防方法

1.活动和锻炼:定期进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2.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肥胖,维持正常体重可以降低患肺栓塞的风险。

3.避免长时间卧床:在手术后或生病时,尽早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

4.戒烟: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戒烟可降低患肺栓塞的危险。

5.抗凝药物:针对高危人群,如术后患者或有静脉血栓病史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抗凝药物预防。

肺栓塞早期识别的具体措施

早期识别肺栓塞可能很有挑战性,尤其是在患有其他心脏或肺部疾病的人中。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医疗史进行讨论,诊断工具可能包括CT肺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下肢静脉超声等。

1.注意呼吸急促和胸痛: 呼吸急促和胸痛是肺栓塞的常见症状,应引起重视。

2.密切关注下肢肿胀和疼痛: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肺栓塞的常见起源,注意下肢的变化。

3.心电图和CT检查:心电图和胸部CT检查是帮助诊断肺栓塞的关键工具。

4.血液检查:测定D-二聚体等血液标志物有助于确认肺栓塞的诊断。

中医治疗的优势和方法

中医中药可能通过活血化瘀、调整气血和加强体质来辅助治疗。中医中药的使用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整体状况来定制。

1.活血化瘀:中医强调活血化瘀,采用一些具有活血通络作用的中草药,有助于减少血栓的形成。

2.调理气血:中医强调调理气血平衡,通过针灸和草药调理,促进血液流通。

3.穴位按摩:利用穴位按摩可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对肺栓塞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4.中医整体调理: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调理,包括饮食、情志、作息等,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肺栓塞是一种危险的心血管疾病,了解危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对于降低患病风险至关重要。在早期识别方面,密切关注症状并及时就医是关键。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调理,通过活血化瘀、穴位按摩等手段,有助于促进康复。综合西医和中医的治疗方法,可以更全面地应对肺栓塞,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