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世界里,自闭症儿童如星辰,静默中闪烁着不为人知的璀璨光芒。他们的心灵深邃而独特,每颗心都藏着未被发现的宇宙。这份沉重,让无数家庭心手相连,共赴爱的征程。
让我们携手踏上中医疗法的温柔之旅,为这些星辰点亮心门,引领他们走向更加璀璨的明天。
一、自闭症的中医认识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属于中医“五迟”“童昏”“胎弱”等病的范畴。
中医对自闭症的认识,从脏腑阴阳及精气血津液出发,认为本病总属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于平衡;病位在脑,同心、脾、肝、肾有密切联系。
二、临床表现
自闭症多起病于3岁前,其中约2/3的患儿于出生后逐渐起病,约1/3的患儿经历了1~2年正常发育后退行性起病。
1. 社交互动障碍:自闭症儿童往往不擅长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和进行非语言沟通,例如眼神交流、微笑和肢体动作等。他们可能对别人的感受和情绪反应迟钝,难以建立友谊和保持与他人的关系。
2. 交流障碍:自闭症儿童在语言方面可能存在困难,包括语言表达和理解。他们可能会出现说话晚、语言能力发展缓慢、语言表达不清晰、重复语言或行为、缺乏非语言沟通方式等问题。
3. 局限的兴趣、刻板行为和强迫性倾向:自闭症儿童可能对某些特定的事物或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而对其他事物则不感兴趣。他们可能表现出刻板的行为模式,如重复的动作、排列物品、对环境变化过度敏感等。
4. 感官异常:自闭症儿童可能对某些声音、颜色、食物或光线产生焦躁不安或强烈的反应;对冷、热、痛楚的反应较弱,因此在面对危险行为时缺乏警觉和适当的反应。他们可能喜欢不断转动身体或用异常的方法探索物品,过度沉迷于某种感官刺激。
5. 发育迟缓:大约有 70% 的自闭症儿童智能发展迟缓或智商在 70 或以下。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发展不平均,且与一般儿童的发展过程有所差异。
6. 情绪及行为问题:由于沟通困难和适应能力较弱,自闭症儿童可能更容易受到情绪或环境因素的影响,表现出焦虑、抑郁、易怒等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自闭症儿童的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且症状的严重程度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早期识别和干预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十分重要。
三、症候诊断
1、心肝火旺证
少语或不语,语则重复,刻板动作,或行为孤僻;伴有急躁易怒,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宁,跑跳无常,不易管教,夜不成寐,时有便秘溲黄。舌质红或舌尖边红,苔薄黄,脉弦或数。
2、痰蒙心窍证
喃喃自语,行为孤僻,刻板动作;伴有表情淡漠,神情呆滞,对指令充耳不闻,言语不清。舌质淡,体胖大,苔腻,脉滑或濡。
3、肾精亏虚证
语言迟缓,少语,行为孤僻,反应迟钝,刻板动作;伴有运动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筋骨痿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4、心脾两虚证
少语或不语,气怯,行为孤僻,反应迟钝,刻板动作;伴有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肢冷或有自汗,夜寐不安,口角流涎,纳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四、针灸治疗
头针:百会、四神针、语言一区、二区、三区、智三针。
体针:内关、神门、劳宫。
辨证取穴:心肝火旺型加心俞、肝俞、风池;痰蒙心窍型加脾俞、丰隆、内关;肾精亏虚型加肾俞、太溪、涌泉;心脾两虚型加心俞、脾俞、三阴交。
对症取穴:语言不利、发音困难、吐字不清加舌三针、哑门、廉泉等;病程较长、症状较重、5岁以上的患儿可加足智针。
五、推拿治疗
头面部:施开天门手法、分推额阴阳、叩击语言一区、二区、三区各1 分钟,对口周和头面部穴位水沟、地仓、下关、翳风、颊车、承浆、印堂、脑户、哑门、大椎进行顺时针方向按揉,每穴1分钟。
四肢部:施以清肝经、清心经、补脾经、补肾经、清天河水各1分钟,按揉少海、血海、足三里、丰隆穴1 分钟,揉双合谷、双太冲各1分钟。
背部:顺经推膀胱经第一线、第二线各5次,顺经推督脉5次,叩击华佗夹脊5次,捏脊5次,从第2次开始,术者根据患儿出现的不同症状,采用提捏的手法,有针对性的刺激相关背俞穴,加强治疗。捏脊结束后,医者用双手拇指按揉肾俞穴5分钟。
总之,自闭症不是终点,请与中医一同携手,为孩子铺设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