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许多人第一次听说“凌霄花”是在当代著名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其实,让不少现代人感到陌生的凌霄花,很早就进入中国文学史。凌霄花在我国的应用历史可追溯至2600多年前。《诗经·小雅》中“苕之华,芸其黄矣”的记载,被认为是关于凌霄花最早的文学描述。
有趣的是,古人对凌霄花的评价呈现出两极分化。一方面因其攀附生长的特性,被白居易讽为“托根附树身”的“势客”;另一方面又因其凌云而上的姿态,被贾昌朝赞为“披云似有凌霄志”的励志典范。这种矛盾评价恰恰反映了凌霄花独特的生物特性——它必须依附他物生长,却能绽放出令人惊叹的美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释其名:“附木而上,高数丈,故曰凌霄”。
盛夏时节,当您路过我院华佗楼前仲景文化广场,或许会注意到张仲景铜像旁一种攀援而生的橙红色花朵,形似精巧喇叭,凌空摇曳——这就是凌霄花。它不仅以艳丽的花姿装点着夏日的风景,更是一味历史悠久、功效独特的中药材。今天我将带您深入了解这朵“藏在夏日繁花里的良药”,揭开它从观赏花卉到治病良药的双重身份。

凌霄花的药用价值
凌霄花正式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载其:“主妇人产乳余疾,崩中,癥瘕,血闭,寒热羸瘦。”《本草纲目》记载:“凌霄花及根,甘酸而寒,茎叶带苦,行血分,能去血中伏火,故主产乳崩漏诸疾及血热生风之证也。”《中国药典》记载凌霄花为紫葳科植物凌霄或美洲凌霄的干燥花。夏、秋二季花盛开时采摘,干燥。味甘、酸,性寒。归肝、心包经。可活血通经,凉血祛风。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癥瘕,产后乳肿,风疹发红,皮肤瘙痒,痤疮。用量5~9g。
凌霄花是中医妇科和皮肤科临床常用花类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凌霄花主要含有苯乙醇苷、三萜、黄酮、环烯醚萜、环己乙醇、酚酸、挥发油、多糖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血栓形成、改善血液循环、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调节子宫收缩、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凌霄花的养生妙用
凌霄花除了入药之外,还可以用来泡茶、煮粥、炖汤等。
1.凌霄花茶
材料:凌霄花3-5g。
做法: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可以加入冰糖或蜂蜜调味,
功效:活血化瘀、美容养颜。建议连续使用不超过一周,间隔调理。
2.凌霄花阿胶粥
材料:凌霄花6克、阿胶10克、糯米50克、红糖适量。
做法:先将凌霄花煎汁,去渣后与阿胶、糯米同煮成粥,加红糖调味。
功效:活血调经,适用于血虚所致的经闭、面色萎黄者。
凌霄花的使用注意事项
凌霄花性寒,脾胃虚寒者、气血虚弱者慎用;其活血通经作用较强,月经量多者慎用,孕妇慎用。服用凌霄花期间,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另外,需要提醒的是,作为药材使用的凌霄花需经过专业炮制(通常为晒干或低温烘干),直接采摘鲜花食用可能存在风险。
指导专家:刘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