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内镜中心成功实施1例直肠巨大肿物内镜下切除

发布日期:2024-08-15      作者:袁翠 卢伟       编辑:陈安妮

近日,内镜中心成功实施了1例直肠巨大肿物的内镜下切除。副主任医师周阳祥耗时6小时,运用黏膜下剥离技术(ESD),成功将患者病灶完整切除,避免了外科手术肠段切除的较大创伤及结肠造口的持续痛苦。
患者为75岁的女性, 因“肛门肿物脱出”曾于外院行肠镜检查。内镜活检病理提示:直肠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不排除癌变。外院建议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患者为求进一步微创治疗,就诊至我院。我院肛门镜检提示3、9、12点各有一黏膜隆起,约成人食指头大,跨越齿线。我院肠镜评估示可行内镜下ESD微创切除。

周阳祥在术前详细跟患者及家属讲解内镜下切除的风险、预后及过程,亲自主刀,术中避免了创面大出血、肠壁穿孔等并发症,克服了手术创面狭小、病灶血管网交错、病灶下纤维疤痕组织严重等技术壁垒,历时6小时将病变在肠镜下完整切除。术后嘱患者禁食水48小时,流质饮食 7天,半月内禁止体力活动,并于术后第 6天康复出院,术后病理回报未见肿瘤残留。

那么什么是ESD术呢?

ESD 术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采用胃镜或肠镜经过特殊器具,将黏膜层肿瘤予以内镜切除,尤其适用于原位癌和早期肿瘤。可以降低肿瘤局部残留率和复发率,属于有效和先进的超级微创技术。

ESD 术最大优点是微创,在切除病变同时尽可能保留原有消化器官的完整性。ESD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ESD 是经过自然消化管道进行手术,损伤小、易耐受、恢复快,充分体现微创治疗优越性。患者住院天数少,手术效果与传统手术一致,同一患者可接受多次ESD治疗,同一器官可以进行多个部位治疗。胃镜、肠镜是发现早期肿瘤重要方法,而黏膜下剥离术(ESD 术)可为及早期肿瘤提供治疗。目前ESD手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早期肠癌、早期十二指肠癌等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治疗。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