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肠息肉,切or不切?

发布日期:2022-11-29      
一、什么是息肉呢?
   大肠息肉是指发生于大肠黏膜的各种局限性隆起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通常不会癌变,定期观察即可。
   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
   单从息肉外观难以准确判定组织学类型,通常需要内镜活检明确诊断。

   研究显示,80%左右的大肠癌是由息肉恶变而来,可以说预防结直肠癌要从预防息肉开始。


二、发现息肉,切不切?
   息肉在未作病理检查这个之前,一切诊断只是猜测,不切除它,留在体内毕竟是一个“定时炸弹”。
   若是恶性,危害自不必说;如果是腺瘤等癌前病变,则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随着息肉的增大,数目的增加,癌变机会也迅速增大,直径超过2cm的腺瘤近半数会恶变成癌。
   即使是炎症性息肉,但随着息肉的增大,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长期便血、腹泻、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并且可能会变成腺瘤性息肉。
   所以,一般情况下,发现有息肉,应尽早切除,以免带来一些其他疾病,甚至于恶化成肠癌。

   大多数息肉都可以在内镜下完成切除,创伤小、恢复快。


三、切除后,别忘记复查
   由于肠息肉容易复发,因此,即使切除后,也需要定期复查。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推荐结直肠癌高风人群结肠镜筛查时间是3年。
   临床上通常根据结肠镜病理检查结果、切除完整性、肠道准备、健康状况、息肉家族史和既往病史等来决定复查时间。
作者:卢伟 编辑:何穰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