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的眼睛如何保健?
时间:2016/07/29 11:37:19
人是要老的,而且先从眼睛老起,所以中老年人的眼睛保健,就显得非常重要。人进入40岁后,下眼睑开始出现囊状下垂,这主要是由于眼睑皮肤松驰、眶隔膜变薄弱、眶内脂肪臃积所致。上眼睑也往往发生皮肤松垂而呈假性睑下垂症。球结膜开始变得菲薄,球结膜下筋膜组织发生萎缩,故易受外伤而发生球结膜破裂和球结膜下出血。角膜的透明度亦逐渐减退,以…
时间:2016/07/29 11:37:19
人是要老的,而且先从眼睛老起,所以中老年人的眼睛保健,就显得非常重要。人进入40岁后,下眼睑开始出现囊状下垂,这主要是由于眼睑皮肤松驰、眶隔膜变薄弱、眶内脂肪臃积所致。上眼睑也往往发生皮肤松垂而呈假性睑下垂症。球结膜开始变得菲薄,球结膜下筋膜组织发生萎缩,故易受外伤而发生球结膜破裂和球结膜下出血。角膜的透明度亦逐渐减退,以…
时间:2016/07/29 11:36:45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先天性慢性进行性眼病,具有遗传倾向,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原发性变性。视网膜光感受器功能异常,大多数病例视杆细胞受累更为严重,使得患者夜视力受损更重。患者早期即有夜盲症状,但中心视力可正常。最初视野出现环形暗点,以后随着病情的缓慢发展,视野呈向心性缩小,夜盲症状逐渐加剧,直至日间行路亦感困难。后期视野…
时间:2016/07/29 11:35:31
视神经萎缩,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视神经纤维的退行性变。多见于视神经乳头炎和球后视神经炎的晚期,颅内及眶内占位性病变,颈内动脉硬化,颅骨发育异常及眼压升高,视神经的钝挫伤、穿刺伤、颅底骨折、视神经鞘膜内出血,奎宁、铅、酒精等外来毒素,以及糖尿病、妊娠、贫血或维生素缺乏等所引起,局部营养障碍,如视网膜中央血管阻塞、动脉硬化、缺…
时间:2016/07/29 11:34:54
慢性结膜炎,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多为细菌或病毒感染,如各种急性结膜炎,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就可能转变为慢性;非感染性多由不良的工作、居住环境,或眼部长期使用一些有刺激性的药物和化妆品等。屈光不正、睡眠不足、刺激性饮食等均可导致。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结膜充血,有一些粘液性的分泌物,有时自我感觉眼内痒,…
时间:2016/07/29 11:34:16
眼底出血,多由视网膜血管破裂所致。其病因并不单纯局限在眼睛上,而是全身疾病的表现。因为视网膜上的血管是非常丰富,随着年龄的增长,全身血管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硬化,血管内膜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一是脆性增加;二是渗透性增强,很容易因其它原因引起眼底血管破裂而出血。另外,由于全身血管病变,许多毛细血管发生阻塞,血液回流受阻或静脉周…
时间:2016/07/29 11:33:32
老年黄斑变性老年人中约有五分之一可发现黄斑变性,多为双眼,程度轻重不同,临床症状为中心视力降低,自觉可有中心暗点,初期眼底变化较轻,黄斑部有细小色素繁殖,若进一步发展,黄斑可有灰白色及暗黄色斑,向外扩展,有境界鲜明发暗的晕轮。视网膜电流图可无变化,多数视力在0.1左右。按临床表现,可分为湿性与干性两类,前者比后者难治。黄斑…
时间:2016/07/29 11:32:51
玻璃体混浊与飞蚊幻视症,是两种容易混淆的眼病,因为两者的主要症状为眼前有黑影飘浮,看得见、摸不着,使人感到莫名其妙。并产生恐惧感。玻璃体混浊,多由玻璃体本身或玻璃体周围的组织发生病变所致。玻璃体在视网膜的前面,晶体的后面,是一种类似鸡蛋白那样的透明胶状体,一旦发生混浊,就会在视网膜上留下暗影。患者自觉眼前有蛛丝飘浮或蚊蝶…
时间:2016/07/29 11:32:15
夏季,许多人都喜欢游泳。游泳池虽然经常消毒、换水,但在游泳池的水里,仍有许多小的微生物,有细菌、有衣原体、病毒等。游泳者在水里常常睁着眼辨别方向。池水与眼球的表面接触,病菌很容易侵入结膜,引起结膜炎症,传播各种眼病。经常感染的眼病是游泳池性结膜炎。患者受病原体感染后,不是马上就发病,一般要经过1~2周的潜伏期才开始发作。潜…
时间:2016/07/29 11:31:32
在正常情况下,泪水均匀地分布于角膜表面,形成一层透明而平滑的薄膜,可以减少散光,提高角膜的光学性能,使我们能够明察秋毫。泪水对眼球有保护作用,能够湿润眼球表面,万一有灰尘、小虫等异物飞入眼里,大量泪水就会立即从泪腺分泌出来,起到冲洗/稀铎作用,泪水中还含有一种溶菌酶,有杀菌作用。所以,眼晴尽管天天.睁着与外界环境打交道,却…
时间:2016/07/29 11:30:40
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和兴奋传递障碍所引起的一种顽固难治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横纹肌容易发生疲劳,眼外肌受累的发病率较高,约占90%,因此生往先到眼科就诊。重症肌无力,多发于15~25岁的女性,眼脸下垂、眼球运动障碍,复视为常见见的初发症状。一般上午较好,下午或晚上症状变重,先一眼发病,经过一段时间,另一眼也可发病、重者双眼发生上脸下…
版权所有 © 2023 湖南省中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湘ICP备13003721号-2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1159号
今日访问人数: 总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