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让我们做个“热心肠”的人

发布日期:2024-05-07      作者:何花       编辑:陈安妮

人们习惯把对人热情、乐于助人的人叫做“热心肠”!其实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是一脉相承的,把爱帮助别人的人称作“热心肠”,这其实蕴含了深厚的中医医理。

中医认为,人体内有两个脏腑必须时刻保持较高的温度,那就是小肠和心。因为心要鼓动气血,小肠要消化食物,温度太低,它们就没法工作。温度高用我们平时的话来说就是“热”。也就是说,心肠(心和小肠)本来就“热”。中医里原本把心经与小肠经互为表里,均是人体内的“火”,是热量的来源。若心与小肠没火气,自顾不暇,自然没法“热心肠”帮助他人。可见此俗语之中,充满了中医智慧!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小肠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里面有各种消化酶,这些酶是食物进行化学反应的催化剂,酶的共作好坏取决于肠道内的温度(最佳温度为37℃),温度过低就会降低消化酶的工作效率而影响营养的吸收并产生额外的化学产物。有些人吃海鲜的时候,皮肤会痒,身上会起疹子,这都是不“化” 导致的。那些异体蛋白没有在小肠被消化完全转而成为过敏原。

现在导致小肠温度下降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夏天贪凉直接的危害是小肠温度下降。喝的,吃的都是寒凉这是内忧,外患就是空调。夏天毛孔张开,人体通过汗液的流出散热,如果室内冷气开得很足,使室温过低,人造贼风乘机进入体内引发感冒。小肠经在肩胛部循行,肩胛部的气血运行受到影响引起肩关节僵硬。很多年轻人不明此理,还以为是运动量不足所致,于是进健身房,一身大汗下来,再喝冷饮,恶性循环。小肠温度过低,慢慢里面的心失去保护,心的温度也下降,于是身体的动能不足,看什么都不阳光,成为抑郁症的主要原因。

错误的生活方式是引发疾病的重要因素,现在的夏天不好过,很多疾病是在夏天种下的病根,如何做一个“热心肠”的人呢?

1.适量饮水:夏天的高温会让身体流失大量的水分,因此,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对心脏健康非常重要。喝水或者喝一些清热解暑的饮品,一杯香茗,一盅靓汤,一碗热粥,都可以存进汗液的排出,进而带走热量。

2.饮食清淡:在夏天,人们往往会选择一些重口味的食物来解暑,但是这些食物往往过于刺激,会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建议在夏天保持饮食清淡,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对心脏健康有益的食物,切忌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

3.适当运动:在夏天,人们往往会因为高温而减少运动量,但是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热量,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建议在夏天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低强度的运动。

4.保持好睡眠:在夏天,高温会让人们感到疲惫和困倦,这会影响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可以帮助身体恢复体力和精神状态,从而减轻心脏负担。建议在夏天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晚睡早起,尽量避免熬夜。

5.得体穿着:夏季天气炎热,切记过于贪凉,空调温度不宜过低,衣着宜选用麻纱、丝绸等易散热、透汗、舒适、凉爽的面料。年轻的女性朋友,穿露脐装,最先受到伤害的就是小肠。在做美人的同时更要做一个“热心肠”的人。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