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自觉心跳加速、头晕、喘气不上是房颤吗?

发布日期:2024-12-02      作者:高婉怡 王奕予       编辑:陈安妮

房颤,全称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规律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

房颤最常见的三大症状是:

一、心慌,心跳加速,感到心脏突突地乱跳。

二、气短,尤其是活动后上不来气,体力下降。

三、头晕,乏力。

如何筛查房颤?

✓听心率摸脉搏:最简单的方法是发作时触摸自己的脉搏,如果发现节律一会快一会慢,一会强一会弱,完全没有规律,那就要怀疑是否有房颤的情况了。

✓:心电图:需要尽早到医院做心电图检查,如果心电图符合我们房颤的特征,那么就可以诊断房颤。中老年朋友,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建议定期筛查心电图,至少一年一次。如果有心慌、气短等症状,就有必要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或更长时程的心电监测来诊断。

✓智能设备:一些家用监测房颤的医疗设备或植入心电监测设备都是非常可靠的,能够帮助提高房颤的检出率。

房颤的危害有哪些?

房颤有两大主要危害:血栓栓塞(最常见的栓塞是中风)、心力衰竭。为了控制房颤引起栓塞的风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栓风险评分,来决定是否需要服用抗凝药物。

房颤怎么治疗?

房颤目前的治疗方式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降低心肌耗氧以及抗凝治疗预防卒中。非药物治疗包括电复律、射频消融术等。

许多房颤患者,因长期的心脏耐受,心慌、胸闷的症状反而慢慢好转,很容易误认为病情好转而放松警惕,但其实这样恰恰是最危险的,房颤虽然症状不明显了,但是卒中、心衰等风险依然存在,所以需要及时治疗。

中医治疗有哪些优势?

中医治疗讲究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来制定治疗方案。针对房颤患者,中医通常会根据其脉象、舌苔、面色等症状来判断其病因病机,通过调和阴阳、安神定悸、活血化瘀、益气安神等治疗原则,实施针灸疗法、中药调理等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房颤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心养神:对于伴有心悸、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易惊醒等症状的房颤患者,中医会采用安心养神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有酸枣仁、柏子仁、远志等,这些药物能够养心安神,缓解患者的症状。

2..振奋心阳:当房颤患者伴有胸部疼痛、形寒肢冷、动则尤甚、遇寒加重等症状时,中医会采用振奋心阳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有桂枝、附子、干姜等,这些药物能够温通心阳,改善患者的症状。

3.活血化瘀:对于房颤患者伴有胸部如针刺疼痛、舌质暗紫有瘀斑瘀点等症状时,中医会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有桃仁、红花、丹参等,这些药物能够活血化瘀,缓解患者的症状。

4.针灸治疗:针灸也是中医治疗房颤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可以调节心脏的功能,改善心脏的电生理活动,从而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常用的穴位有心俞、内关、足三里等。

5.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心脏负担,改善心脏功能。对于房颤患者来说,适当的推拿按摩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虽然中医药治疗房颤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并不能完全替代西医的规范化治疗。对于房颤患者,尤其是病情较为严重或伴有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综合治疗。此外,中医药治疗也需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诊治,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