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全称为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这个沉默的杀手正悄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心梗不仅偏爱老年人,就连看似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突然遭遇它的袭击。面对这样的隐形敌人,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下面小编教你几招,让我们一起守护心脏,拒绝“梗”住。

一、“梗”从何来?探秘急性心梗的病理生理基础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不佳导致血管内壁积累脂肪斑块,使血管狭窄,阻碍心脏肌肉的正常血液流动。斑块破裂可加剧病情,类似于河流因淤泥堆积而水流受阻。
2.血栓形成
当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会激活血小板并引发凝血反应,形成血栓,完全或部分阻塞血管,导致该区域的心肌细胞因缺血而受损或死亡。
3.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痉挛是血管因某些诱因如强烈的情绪波动或低温刺激而异常收缩,这可能独立发生或与动脉粥样硬化并发,造成心肌血流骤减,引发急性心肌梗塞,就像水管被突然关闭,水流中断。
二、哪些原因诱发“梗”从天降?
心梗的诱因多样,过劳、剧烈运动、用力排便、情绪激动、受惊吓、暴饮暴食及突然受凉皆为常见因素。
过劳和剧烈运动通过增加心脏负担和血压,使已有病变的血管更加脆弱;
用力排便时腹压升高,易致心脏瞬时供血不足;
情绪激动与受惊吓时,肾上腺素水平激增,心脏负荷加大,冠状动脉可能出现痉挛;
暴饮暴食能使血液集中于消化系统,减少心脏供血,并因血脂升高而增加血栓风险;
突然受凉则使体表血管收缩,心脏工作量增大,这些因素均可促发心梗,尤其对已有心血管疾病者而言更为危险。
三、心脏警报——读懂急性心梗的危险信号
急性心梗在发作前,往往会有一些前兆症状,如果我们能够及时识别这些信号,就可以为抢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1.胸痛
患者通常会感到胸骨后或心前区出现剧烈的压榨性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颈部、下颌等部位,持续时间一般在30分钟以上,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2.胸闷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感觉胸部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一样,喘不过气来。
3.心悸
患者一般会感到心跳加快、心慌、心悸等症状,这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律失常所引起的。
4.其他症状
除了上述症状外,急性心梗还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出汗、乏力等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四、防“梗”秘籍!教你几招远离急性心梗
1.合理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动物脂肪、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2.适量运动
坚持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也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戒烟限酒
吸烟和酗酒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坚决戒烟,限制饮酒。男性每天饮酒量不应超过25克(相当于白酒50毫升、啤酒300毫升、葡萄酒100毫升),女性每天饮酒量不应超过15克。

4.控制体重
保持合理的体重,通过控制饮食和适量运动来控制体重,使体重指数(BMI)保持在18.5-23.9之间。
5.控制基础疾病
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该积极控制病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将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6.避免熬夜
每天保持固定的起床和睡觉时间,有助于调节身体的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保持安静、温暖、通风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噪音、光线等干扰因素的影响;保持放松的心态,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可以通过听轻柔音乐、泡脚等方式调整心态。
急性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我们的生命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预防方法,就可以有效地远离急性心梗,守护我们的心脏健康,拒绝“梗”住。
作者:高婉怡
指导医生:朱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