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疾病的预防(排便篇)
时间:2017/12/13 10:41:32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内经》中医认为自然界万物与人之间及人体各脏腑、组织、功能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双方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这样人体才不会生病,即如《内经》所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因此,肛肠疾患的预防保健也同样强调天人合一的重要性,既要重视强身健体、怡心养性,又要重视对膳食纤维的合理摄取以及维…
时间:2017/12/13 10:41:32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内经》中医认为自然界万物与人之间及人体各脏腑、组织、功能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双方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这样人体才不会生病,即如《内经》所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因此,肛肠疾患的预防保健也同样强调天人合一的重要性,既要重视强身健体、怡心养性,又要重视对膳食纤维的合理摄取以及维…
时间:2017/12/13 10:27:19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内经》 中医认为自然界万物与人之间及人体各脏腑、组织、功能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双方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这样人体才不会生病,即如《内经》所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因此,肛肠疾患的预防保健也同样强调天人合一的重要性,既要重视强身健体、怡心养性,又要重视对膳食纤维的合理摄取以及…
时间:2017/11/03 14:30:46
现在的人们谈癌色变,很多人饮食不健康容易出现各类疾病,癌症就是这样发生的,特别是结肠癌,很多人对于该症状了解的不是很透切,发病的初期都没有发现是结肠癌,所以现在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结肠癌便血是怎么回事吧!结肠癌大便带血可发生在早期,引起有便血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做相关检查,中年和老年患者应格外重视。因肠道有结肠癌(恶…
时间:2017/11/03 14:26:34
1、首先是保持大便通畅和柔软。大便应1-2日1次,日久易导致容易大便干燥秘结,因粪便在体内停留时间长而水分被重吸收。所以应每日排便1次,粪便以成形、质软为好。 2、如有有习惯性便秘患者,切忌使用泻药通便,否则因为副作用而致病情加重。应该以合理调配饮食为主,饮食要多样化,杂食五谷粗粮、果肉蔬菜,尤其要多食含有丰富纤维素和维…
时间:2017/11/03 14:25:43
一、不可在手术后近期内干体力活,如搬重物上楼、挑担远行等,以防伤口内血管“爆裂”出血二、久坐久站,可以在室内外散步或疲劳后在沙发、床上躺下休息,防止肛门直肠结肠及其周围组织淤血,长期慢性淤血有许多伤害:1、伤口容易出血;2、妨碍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影响愈合;3、术后容易导致痔疮复发。三、不可做剧烈的体育运动及长时间和长距离的…
时间:2017/11/03 11:52:15
一、清洁用具的选用:很多人有天天清洁前后阴的习惯。有条件的可和较为流行的洁身器(即一种坐便后的冲洗干燥器),但多数人是用一般的脸盆来清洁前后阴,因此,千万要留意不要用脚盆或他人洗涤下部的盆来洗涤。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可见到因使用脚盆而致肛门湿疹、霉菌感染,甚至患了淋病等;二、清洁前后阴对水的需要:一般要求水不能太烫,以免损…
时间:2017/11/02 11:31:21
撮谷道:通俗地讲,就是做肛门的动作。是谓: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消疾又延年。谷道俗称肛门是五谷残渣之泄道,撮即收(提)缩也。撮谷道是一种很独特的养生防病健身之术。历史沿革: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极为推崇此法,他在《枕中方》一书中规劝世人:“谷道宜长撮认为肛门周围的肌肉要间歇性地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尤其对防治痔疮特别疗效。撮…
时间:2017/11/02 11:15:46
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医生跟着走”,其中忌口是指在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对于疾病饮食禁忌,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词,叫“发物”。但是发物究竟是指什么,相信很多人还不清楚。 发物,是指在生病时不能吃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加重病情或影响到疾病的痊愈,更有甚者,可能会引起旧病复发。 发物的起源 网上关于发物的起源,有这么一个故事。相传明太…
时间:2017/11/02 11:13:13
什么是便秘???便秘是指大便在肠腔内滞留时间过久,水分被过量吸收,使粪便过于干燥硬结,造成排便困难。我国60岁以上:慢性便秘达15-20% 女性是男性的4倍 趋势: 西方高于东方 女性高于男性 老年人高于青年人 儿童发病不低便秘的原因1、肠蠕动缓慢。2、肛肠肌肉过度收缩。3、精神体质欠佳。4、药物因素。5、体内缺水。…
时间:2017/11/02 11:02:33
俗话说,“十人九痔”,痔疮可以说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这种病的特殊性,很多人患病之后会不好意思,非得等到疼得受不了了才去医院。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痔疮的发生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叫做“提肛养生法”。 中医将肛门俗称为谷道,在“养生十六宜”中就提到了“谷道宜常提”,这穴位治疗法称为“气宜常提”或者…
版权所有 © 2023 湖南省中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湘ICP备13003721号-2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1159号
今日访问人数: 总访问人数: